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本质是讲道理。善用“大思政课”,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并善用中国理论、中国实践、中国话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使课堂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种好责任田”。
用中国理论讲深“大思政课”
一个民族要走在世界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马克思强调,“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彻底的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讲好“大思政课”,就是要用透彻的理论掌握学生,科学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问题,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主动权。学好、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厘清事物的本质,而且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中国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从纵向看,要加快构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尊重每一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成长需求,将特定学段需要掌握的中国理论以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传递给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不断内化、接受和认可,从而呈现出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螺旋上升样态。从横向看,要加快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益探索。紧抓传统思政课教学的痛点,实施教学改革,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家庭与社会、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老师与学生的互联互通,探索出开启“大思政课”全新的运作模式,创建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体系,不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用中国实践讲透“大思政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逐渐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转变。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世界的普遍关注与认可。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正确的。在实践中,一是要善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融入“大思政课”教学,从大时代、大历史、大主题的角度充分挖掘育人素材,通过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并科学利用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提升育人效果。二是要重视实践教学,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理论课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大思政课”教学牢牢扎根于中国实践,与时代同频共振。
用中国话语讲活“大思政课”
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讲好“大思政课”不仅要有“学”、有“术”,更要有“道”。笔者认为,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政治定力、清醒政治头脑、提高政治觉悟、锻造党性自觉,始终自觉与敌对势力作坚决斗争。二是要善用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表达方式和情感张力,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关键问题,引导青年更好地读懂中国、理解中国并认同中国,并进一步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其自觉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三是不断创新“大思政课”的表现形式,充分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全新互动模式,更加开放、直观、生动地向青年传播知识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参与度,推动思政课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教师要善于运用中国理论、中国实践、中国话语讲深、讲透、讲活“大思政课”,并充分利用大课堂、大平台,达成立德树人的大目标,为扎实推进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赵鹤玲,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岳奎,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