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标和本的关系。习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对标和本的关系作出论述,指出“既要着力治标又要注重治本”。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标和本的关系,并将其贯彻运用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标和本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治标是为了治本,治本才能巩固治标的成效。我们开展工作,既解决表面存在的问题,又深入挖掘根源,抓住问题的本质,做到标本兼治,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干工作只重治标、不重治本,在处理问题时,只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或当前表现,一味地在表面现象、表面问题上“打转转”“兜圈子”,而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导致问题反复出现,难以彻底解决。究其原因,有的是担当不够,只想当官、不想揽事,不愿触及深层次矛盾,害怕引火上身;有的是作风不实,抓工作只要“短平快”,不要“长远实”,什么容易出成绩就干什么,对治本这种难解决、见效慢的工作敬而远之;有的是能力不足,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不住问题的根源。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纠正“重治标,轻治本”的行为偏差,坚决挤压“治标是本事、治本是后事”的思想空间,坚决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有做到强力治标与长效治本相结合,才能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站在什么样的高度看问题、从什么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往往决定治标的力度有多大、治本的成效有多明显。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着力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只有站位高、眼界广,才能把标和本放在全局、大局之中去思考、定位、摆布,从而既能治标又能治本。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才把得准。党员干部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素养、提高思想水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善于从大局和长远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就是政治意识、政治观念的反映。党员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问题,遇事多想政治上的要求,谋事多想政治上的影响,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地做好治标和治本的工作。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只有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牵住事物的“牛鼻子”,走上治标和治本的“快车道”。新的征程上,不可避免会遇到错综复杂问题,党员干部必须区分工作中的主次、本末、轻重、缓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准确判断、统筹处理“标”和“本”。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分析问题现象,从不同现象中找到共同根源,从苗头隐患中发现倾向性问题。同时,又要讲好“两点论”和“重点论”,紧盯中心任务,抓住关键环节,找出突出矛盾,优先把力量投入到影响系数最大、最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当中,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善于统筹是一种务实高效的科学工作方法。统筹得当,干工作就能运行高效、事半功倍,治标和治本的成效也就越明显;统筹不当,工作中就会顾此失彼、事倍功半,治标和治本的成效也就大打折扣。在处理“标”和“本”的问题上,党员干部必须树牢“一盘棋”思想,坚持治标和治本一体推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阶段治标和治本的力度都是一样的,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党员干部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以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观点看待“标”和“本”,必须整体谋划、统一部署,避免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前瞻性思考,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增强治标和治本的预见性;必须清醒认识到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没有离开“本”的“标”,也没有离开“标”的“本”,要以联系的观点看待“标”和“本”,避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思维之中。
一件事要想干出成绩、取得成效,必须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同样,要想确保治标和治本取得扎扎实实成效,就一定要咬紧牙关,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前进。新时代新征程,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把工作当事业干,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宝剑锋从磨砺出”的耐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瞄准治标不松劲,坚持治本不懈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研究,一个矛盾一个矛盾突破,绝不能为“一时的快慢”所扰,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真正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气不泄、劲不松、步不止,努力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