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不可失焦跑偏

问责不可失焦跑偏

发布日期:2024-05-2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浏览量:869

问责是管党治党的利剑,也是一把“双刃剑”。问准了,警醒一片;问偏了,则会打压一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滥用问责”等行为,增加了相应的处分规定,扎紧了纪律笼子。要坚持从政治上看、政治上办,问责到点上,不失焦跑偏,形成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的正面效果。

实践中,有的地方部门把问责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视线停留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党员干部工作中的微小过失、影响有限的行为,都被一股脑地装进问责的筐里,导致问责泛化;有的在问责过程中避重就轻,出现上级责任、下级“背锅”的倾向,混淆了责任界限。如此种种,不仅严重影响了问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还挫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聚焦重点问到关键事。问责问的是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这是首先要重点抓好的问题。问责既不可缺位,也不可越位,不能将其当作行政手段替代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要聚焦“国之大者”,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及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坚持从政治上认清查处相应的失职失责行为,不让问责失焦跑偏,确保问责的政治效果。

聚焦要点问向关键人。问责体现的是全面从严,本应成为督促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加压器”。若“板子”没打到重点,既损害问责工作的公信力,也发挥不了问责利器的作用。问责工作既要对事、也要对人,权责一致是关键。要吃透相关职能部门的“三定”方案、领导干部分工等制度规定,严格依据制度、规定衡量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履职履责情况。要问清责任主体,抓住“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盯住重点环节,多从领导干部自身找原因、查问题,督促其真正把责任扛起来。

聚焦节点问准关键时。问责是解决作风问题的良药,也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手术刀。问责工作介入的时和度很重要,要打早打小,防止小疾变大病,真正体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良好效果。要提高政治责任感和问题敏锐度,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刚出现的时候,就及时监督、适时问责,让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错误。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清楚是干部能力不足“不会干”、客观条件限制“干不了”、时间仓促“未干好”,还是缺乏担当“不愿干”,视不同情形分别给予处理,开好“药方”。要做好问责“后半篇文章”,在源头治理上下硬功夫。注重对问题根源和共性规律深度“扫描”,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找准廉政风险点,堵塞制度漏洞;要抓实被问责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回访教育等工作,对现实表现较好、取得新的业绩、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干部,大胆推荐使用,使问责既体现力度又体现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