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更大作用

发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更大作用

发布日期:2024-05-30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量:934

原标题:发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更大作用

【学思践悟】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要“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化对口支援、定点帮扶”。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这一重要机制,发挥好这一重要机制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更大作用。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在促进共同富裕、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央财政纵向转移的基础上,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以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手段,有效地缩小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区域发展差距。2015年至2020年,东部9省市共向扶贫协作地区投入财政援助和社会帮扶资金1005亿多元,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万多亿元,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让受援的西部地区彻底摆脱绝对贫困,享受到较高水平的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

在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中发挥重要作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尊重客观规律,在承认东西部历史差异和现实不均衡性的前提下,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基于双方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互补性,动员更多东部企业家到西部投资办厂,培植高端新产业,升级传统特色产业,扩大劳务输出,有效实现了支援方与受援方的合作共赢。

在增进民族团结中发挥重要作用。西部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多民族聚居地,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条件的极大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条件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极大地增进了民族团结。

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具有重大价值。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涵养区,往往也是生态脆弱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涉及西部地区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极端重要性,西部如内蒙古、宁夏、甘肃、广西、云南均发挥着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开展易地搬迁,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另一方面,东西协作发展菌菇、葡萄酒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合一”。新颁布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更是将“对口协作”单独列为重要的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必须进一步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更大作用以提升西部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西部地区在边疆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扛起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推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更加制度化。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好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类区域协作和对口支援事务,健全组织管理体制,划分各部门职责权限,开展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发展联动、基层联治、文化联育等,东部和中西部地方政府应加强统筹,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推动省市县乡村、机关部门、行业领域党组织加强深度合作。

持续加大横向转移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征程上,西部地区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个别地区仍存在基础设施欠账,如生活污水处理、厕所卫生化改造等;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缺乏有效保障,县乡财政和村集体收入难以完全负担;易地扶贫搬迁后,老百姓稳定就业问题仍不容小觑。为此,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应着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村覆盖、户延伸,重点抓好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冷链物流和散煤清洁化改造等工作。

主攻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意义主要在于增强西部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目前已总结了不少打通东中西部地区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业态转化培育的好做法、好经验。未来需进一步因地制宜,打好政策组合拳,优化资金投入结构,以重大项目衔接、产业转移承接、联合开发、空间转换、技术赋能、市场互补等形式加强产业培育。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做好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康养服务等生态产业,适当提高西部地区清洁能源等项目收益用于西部发展的比例,探索附加生态保护修复条件的土地资产配置方式。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碳排放权配额交易、碳汇交易、林地草地湿地信用指标交易等市场。

(作者:王晓莉,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