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

谱写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04-19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量:1013

原标题:谱写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

【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谈】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身边最忠实的历史诉说者,它们见证了物换星移的沧桑,铭记着政通人和的辉煌,蕴含着体国经野的智慧,散发出流风余韵的芬芳。置身其间,可以跨越时空、勾连古今,让人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享受到游目骋怀的愉悦,品味到源头活水的滋养。保护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荣光,珍惜今天的宝藏,孕育未来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综合、最完整、最系统的载体。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立足新时代,作为长期从事城市建设管理、历史文化保护的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断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着力保护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赓续中华文化根脉。

构建大保护格局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任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坚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形成了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培育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留存了丰富多彩的城市、镇村、建筑、景观等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我国各区域、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见证者、记录者、讲述者,是生动讲好中国故事的宝贵素材。比如,伊宁前进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之地,保存了大量体现多民族文化的特色建筑群。拉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唐蕃会盟碑等遗产是汉藏一家亲的重要历史见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这些遗产,对延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至关重要。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全方位展现中国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中国人民为革命、建设、改革奋斗拼搏的历史;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动构建大保护格局,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将祖先留给我们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完整传承下去,生动、立体、全面地讲好中国故事。比如,江西瑞金、陕西延安分别将沙洲坝、枣园等革命旧址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青海将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221厂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深圳将曾代表改革开放“深圳速度”的地王大厦、国贸大厦等认定为历史建筑。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老城这类复合活态遗产值得特别关注。老城承载着文化基因、蕴藏着营建智慧、传承着千年记忆、养育着一方百姓,是城市文化根脉所系、乡愁所在。我们要坚持“保”字当头,严格保护老城的传统格局、空间肌理、历史风貌、文化生态、景观环境,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宿、精神家园。比如,阆中较好地处理了老城整体保护和城市改造开发的关系,完整保护了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格局。此外,老城也是老百姓生产生活、安居乐业的场所。要尊古而不复古,守正而不守旧,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老城生活更有“福气”。比如,江西永新老城采用“针灸式”的微更新方式,延续了传统街巷肌理和邻里关系,对基础设施、传统建筑进行改造提升和保护修缮,并结合残垣断壁、废弃地等建设了多个口袋花园。

完善体制机制、落实管理职责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可靠保障。当前,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但是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的保护理念和意识仍待增强,保护管理责任仍待进一步落实。应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切实完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失管失修、不当利用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不敢破坏、不能破坏、不想破坏的体制机制,让全社会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怀有敬畏之心。要依法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问效,像重视生态保护那样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像坚守耕地保护红线那样坚守文化遗产保护底线;让保护监管“长牙齿”,让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不可挑战的国家意志。

历史进程波澜壮阔,保护初心历久弥坚。新时代新征程上,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路虽远,行则将至。我们将通过不懈努力,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魅力,奋力谱写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事业的新篇章,赓续中华文脉。

(作者:杨保军,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