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发布日期:2024-05-17 来源:学习强国 浏览量:824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彰显了我们党赓续传承的不变初心,总结了新时代发展成就的价值追求,锚定了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古往今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从人类思想史来看,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而自身所处的历史地位决定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人民性是内在统一的,它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为人类求解放,本质上就是要消除贫困,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为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问题,分析了贫困的制度根源,揭示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城市贫困与乡村贫困等贫困类型,指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根本解决途径,并强调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贫困问题进行研究,但其反贫困理论为我们解决贫困问题、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在“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迫切需要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余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中国发展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特别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强烈。新时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伟大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保持清醒和坚定,把稳前进方向。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巨大跃升。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这一道理深刻改变了中国。但发展后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切实解决发展后的问题,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心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因此,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落到老百姓可感、可知、可及的幸福上。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当前,我国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这些发展质效问题反映到生产生活中,就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的问题。因此,对直接关涉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必须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只有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断实现中,在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不断解决中,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增强中,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作者分别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原文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