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看】晋源社火闹元宵 喜庆热烈古韵浓

【重点看】晋源社火闹元宵 喜庆热烈古韵浓

发布日期:2022-02-16 来源: 浏览量:1752

2月15日,晋源区元宵节系列活动在稻田公园热烈开演,国家级非遗项目风火流星及社家鼓、扭秧歌、背棍等古老社火表演精彩纷呈,把元宵节民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展现出现代农民的精神风貌,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游客在稻田里感受了一场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展演和冰雪运动相互交融的精神文化盛宴。

古老热烈的社家鼓是社火闹元宵的灵魂。活动现场,鼓声阵阵,两支队伍相互对抗,似两军对垒,遇强则强,双方互不相让,一曲接一曲,一阵急一阵。徐缓时如潺潺流水,急骤时则似大海奔腾,轻敲时婉玲叮当,重击时霹雳轰鸣。高潮时如浪涛滚滚,一阵猛似一阵;平缓时如流水潺潺,悦耳清脆,优美动听。雄浑沧桑的唱腔伴随着鼓点而出,呈现出粗犷、豪放、剽悍的精神底色,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让游客感受到来自田间地头的古风古韵。

作为国家级非遗太原锣鼓的鼻祖,社家鼓起源于与远古的社神(即土地神)祭祀。乡村中祭祀百神的酬神娱乐组织,也称为“社”。而酬神时以社为单位表演而兴起的各类歌舞百戏及杂耍技艺,则称为“社火”,伴随着社火表演的伴奏锣鼓则被称为“社家鼓”,之后演变为太原地区民俗活动的主角,这也是社家鼓首次在闹元宵社火表演中亮相。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双腿腿跪在石头上呀,小亲圪蛋……”敲起社家鼓,扭起大秧歌,声调婉转悠扬,泥土气息伴随着歌声扑面而来,极具互动性和感染力。社火队伍排成整整齐齐的方阵随着鼓点卖力地扭起来,扭出了现代农民的新面貌,舞出了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族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前身是农民在稻田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后成为闹新春及城乡群众休息娱乐的重要活动,被列入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此外,背棍、旱船、刘三推车、傻小子娶亲等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让古老热烈的社火回归田间地头,带游客重拾儿时的记忆。

人醉火中火映人,火在手中现缤纷。夜间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风火流星表演,火星四溅,惊险刺激,在墨色的夜里画出梦幻的光圈或长龙,舞出的奥运五环图案引来了现场游客此起彼伏的叫好声。风火流星在晋源社火艺术中赫赫有名,其最激动人心、摄人心魄的表演,就是演员做出行、站、坐、卧、翻滚等多种动作,人在火中,火随人转。作为一门融民间杂技与中华武术为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风火流星早已舞向全国,深得民众的喜爱。

由党员先锋、劳动模范、时代新人、晋源工匠、优秀教师、环卫工人、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等代表组成的50组家庭展开激烈的滚元宵大赛,方形的馅料蘸水后在白色的糯米粉中上下翻飞,滚出甜蜜味道和舌尖上的乡愁,致敬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礼赞幸福生活。


作为元宵节的主角,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工艺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元宵的鼻祖和北方元宵的代表。相传,汉文帝刘恒自8岁就来到晋祠一带为代王。西汉初年,汉文帝为了庆祝平定“诸吕之乱”,将这种圆滚滚的宫廷甜点分发给百姓,寓意普天同庆,并称之为“元宵”。恰逢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故将这一天定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从此,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便流传至今,凝结成太原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晋祠桂花元宵须历经六蘸六滚,方可确保元宵成品既瓷实而又软筋,无论煮或者炸,都软糯香甜、口感独特,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

滚完元宵,现场还有免费品尝元宵的活动。现场支起大锅,热气腾腾地煮起元宵来。一口咬下去,外皮紧实筋道,桂花飘香,馅料清甜。一碗小小的元宵,饱含对来年美好新生活的祝愿和对劳动者的礼赞,让游客感受到了泥土的芬芳和浓浓的春意。

社火闹元宵,激情献冬奥。冬奥会点燃了冰雪运动的激情,在稻田公园全省最大的冰雪城堡内,冰雪滑梯、雪地摩托、雪地坦克、动力雪橇等各式游乐项目将这里变成欢乐海洋,游客也通过参与冰雪运动共同为冬奥加油助威。

稻田公园内还有猜灯谜、做花灯等系列活动,获胜者将获得稻草城堡和冰雪嘉年华的免费门票,参与者也可免费领取热气腾腾的元宵,共庆与众不同的元宵节。

品元宵,赏民俗,观社火,玩冰雪,在稻田里古老热烈的社火展演,年味儿十足,文化味飘溢,为虎年元宵佳节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多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