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走进山西太原“记忆交换”市集

特写:走进山西太原“记忆交换”市集

发布日期:2020-10-08 来源: 浏览量:6644
新华社太原10月7日电 小姑娘用自己的闹钟交换了一本《秘密花园》,一位女士用首饰盒换了一件银器,一位大爷免费赠送大家30多年前自家开照相馆时寄照片的信封……国庆长假期间,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处“记忆交换”市集,人们慢下脚步,寻找一件件饱含记忆的旧物,交换着自己人生的片段。
 
       这个特殊的市集开在太原市南肖墙关帝庙内,是古建筑活化利用的典型。如今关帝庙已变身为山西时尚回响城市文化交流中心,人们在此不仅可以欣赏古建筑内琳琅满目、带着时代烙印的老物件,还可以在院里摊位前逛一逛,听一听别人家老物件的来历。
 
       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管弦乐声,市集在国庆长假期间开业。68岁的大同市民王建章在市集上寻找知青的东西,他正在通过写作回望那段青春岁月。“已经写了6万字了。”他说,“记忆交换”市集不同于古董市场,这里有互动和思想交流,能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71岁的太原市民尚庆华把自己1962年的小学毕业证书和父亲买的一台日式收音机带来了,吸引众多人围观。“那时候在家里摆个外国收音机,很牛的。后来有了红灯牌收音机,现在是便携式收音机,祖国变化太大了。”这位共和国同龄人说。
 
       山西时尚回响城市文化交流中心的发起人黄海波告诉记者,他们收集、整理、布展老物件已有3年多。现在有20余名志愿者参与运营,6000余件老物件来自近700位市民的慷慨捐赠,老照片、书籍杂志、日用品等反映了时代巨变。
 
       57岁的教师范德峰是其中一名志愿者,他捐了大量书籍,弟弟捐了手机,妹妹捐了磁带。在古建筑内一个展柜前,范德峰逐一介绍了书信、固定电话、BB机、大哥大、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对他生活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他父亲给在东北的亲人打电话需要经北京转拨,如今他经常跟在国外的女儿视频聊天。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时尚来体现,这一件件老物件反映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越来越便捷。”范德峰说。

 

 
       南肖墙关帝庙内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交换成功的人们捧着心爱之物合影留念。黄海波看着这一幕幕感到十分欣慰,她说,从今年10月开始,每月第一个周日下午,都将举办一场“记忆交换”市集。
 
       “老物件里沉淀着我们的岁月,当不平凡的过往由它们的主人讲述出来,曾被搁浅的记忆发酵弥香,老物件不再只是光阴的过客,城市的生长也就有了脉络。”黄海波说,这是发起“记忆交换”市集的初衷。(记者 王学涛)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