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身体与笔墨的融合:香港舞蹈的东方美学探索

香港故事|身体与笔墨的融合:香港舞蹈的东方美学探索

发布日期:2024-10-14 来源:新华网 浏览量:841

  10月11日,香港舞蹈团《快雪时晴》在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上演,糅合舞蹈、书法、武术、弦乐及新媒体的跨界元素。新华社发(香港舞蹈团供图)

  新华社香港10月13日电 题:身体与笔墨的融合:香港舞蹈的东方美学探索

  龙镜伊

  雾气时聚时散,水滴落下又蒸发,舞台犹如一张展开的宣纸,舞者化身笔墨,翻腾泼洒之间留下书法般的痕迹。

  乐声疏朗,听得到舞者的脚步和呼吸,全场观众一起感受,一张古帖从东晋雪后初晴的日子,穿越到如今香港的秋日夜晚。

  这是香港舞蹈团原创舞蹈诗《快雪时晴》营造的水墨新世界,节目于本月11日至14日在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上演。香港舞蹈团是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专业中国舞舞团,于1981年成立,致力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养分,推广具当代艺术创意和香港特色的中国舞蹈。

pagebreak

  香港舞蹈团《快雪时晴》在舞台设计上加入水墨元素,舞者与之互动会留下书法般的痕迹(10月11日摄)。新华社发(香港舞蹈团供图)

  东方美学:真挚与微妙

  没有人物角色,没有套路招式,取材自王羲之手帖的《快雪时晴》是一台别样的舞蹈节目。《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书圣”继《兰亭集序》之后的又一行书代表作,内容是在一场大雪后向朋友问好,就像如今的手机短信。

  “书帖仅数十字,写于兵荒马乱的时代,但王羲之仍关心朋友,生活中有喜悦。”身兼导演及编舞的杨云涛正是被这份含蓄却真挚的情感触动,“读懂它的人就读懂了那种情绪,它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情感,一代代传下来。”

  在排练室里,杨云涛与舞者们一起翻看手帖,寻找线条起伏间流动着的“墨气”。杨云涛追求的,并不是用身体模仿书法笔画,而是透过气韵表达情感。舞者们从最简单的呼吸开始练起,感受气的流转,并延展出东方美学。

pagebreak

  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在接受记者采访(9月24日摄)。新华社发(谭佳铭 摄)

  杨云涛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2002年加入香港舞蹈团担任首席舞蹈员,2013年出任艺术总监。

  在杨云涛看来,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有一种独立的呈现方式。他让《快雪时晴》抽离了中国舞标志的音乐和服装风格,舞者以书法为出发点,安静地展示身体的内在起伏。舞蹈动作时缓时急,书法线条或交织或并行,都有情感流转其中,自然绘制出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杨云涛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西方很多艺术家究其一生都在寻找的抽象与纯粹,其实在千年前的东方已经有了。”

  领会中国传统审美里的微妙,有时就像解密,是乐趣所在。观众梁先生热爱书法,因为好奇墨迹如何转化成舞蹈而走进剧场,“舞台很有创意,好像真的下起一场快雪,在时晴的刹那,感觉到晦暗过后便是无限光明”。

pagebreak

  香港舞蹈团《快雪时晴》的新媒体装置通过收集舞者的动态和脑电波数据,创作出会动的书法线条(10月11日摄)。新华社发(香港舞蹈团供图)

  跨界:糅合与磨合

  书法用纸被用于舞台布景,搭配了砚台般的水池,舞者沾了“墨水”的身体在舞台上留下有力的“笔迹”。剧场外,五件以水墨画为灵感设计的长衫,连同水墨画互动屏一起展出,延伸水墨为轴的艺术体验。

pagebreak

  新媒体艺术家张瀚谦在接受记者采访(9月24日摄)。新华社发(谭佳铭 摄)

  “有时候科技给人感觉硬邦邦,但科技也能呈现很多我们不易解读的东西。”为舞台设计装置的新媒体艺术家张瀚谦研究科技书法已经十余年。

  启发他运用动态捕捉技术,让舞者手执器材在空中挥毫,并将所录得的“笔划”与舞者的脑电波数据结合。当舞台上落下黑色的半透纱幕,数据化为错综变幻的墨迹,又像跳动的心脏,与舞者相辉映,层次丰富。

  节目还将舞蹈、书法、武术与现场演奏糅合在一起,跨越古今,融合中西。杨云涛坦言,没有剧情与剧本,他与艺术家之间更多是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因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审美”。

pagebreak

  9月24日,小提琴家姚珏在彩排。新华社发(吕小炜 摄)

  小提琴作为西方乐器,在小提琴家姚珏的现场演绎下,以西方古典乐衬出中式传统的韵味。

  “虽然我是用西洋乐器演奏着西方作品,但这个节目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姚珏认为,中西合璧能带来新的观赏体验。

  在香港演艺学院中国舞专业读大四的伍同学说:“当小提琴响起来时,我感到很震撼,书法的刚柔并济与弦乐的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群舞的舞者动作既一致,又自由。”在光影迷离、水墨浓淡之间,回归舞蹈最本质的感动。

pagebreak

  9月24日,舞者们在彩排。新华社发(吕小炜 摄)

  重塑身体:突破与自信

  为了这次演出,杨云涛专门请来一位太极师傅,让舞者们跟着练了半年。从2018年起,香港舞蹈团展开了名为“中国舞蹈与中国武术之交互研究与成果呈现”计划。

  在香港多年,杨云涛看到很多孩子都非常热爱中国舞,并且非常有想法,“我不太想看到我们被身体条件限制了内心的渴求”。杨云涛希望可以借此探索出属于东方身体的训练方式,“尤其南方的武术练起来很难,希望能让舞者们找到自信”。

pagebreak

  香港舞蹈团首席舞蹈员王志昇在接受记者采访(9月24日摄)。新华社发(谭佳铭 摄)

  王志昇是首席舞蹈员,生于马来西亚,2018年加入香港舞蹈团,“一开始,就练一拳一个马步,方方正正的,总觉得自己力量不够”。师傅在课上强调心定,用意不用力,像一朵荷花浮在水面。在这种极度的专注中,王志昇渐渐得到平静。他在《快雪时晴》里有大段的独舞,为此他每天训练九个小时,回家后还会通过阅读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表演。

  经过武术训练,舞者的身体语言回归到东方审美的意趣。在演出里,观众不会看到完整的太极动作,或能在幽微处发现沉稳的树、轻巧的猫和溪流里的鱼。杨云涛希望通过武术训练让舞者回到自己的身体,不去想着表演。“越专注,越会有艺术表现力。”

  杨云涛希望,持续的探索能让香港舞蹈团树立起属于自身的独特品牌。除了进行海外巡演,舞团与内地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多。他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必须要做的,我投身其中,感到其乐无穷。”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