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庞贝古城”,刚刚划定出保护区域

中国的“庞贝古城”,刚刚划定出保护区域

发布日期:2023-01-07 来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量:1260

晋阳古城是春秋至北宋时期的太原城,从建城到废弃,其连续使用近1500年,是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也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这里,是三晋文脉所系,是太原2500余年建城史的见证者,承载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1月5日,山西省文物局网站公布了《晋阳古城遗址保护规划》,这预示着中国的“庞贝古城”保护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范围


作为我国历史上价值突出的大型城市遗址之一,晋阳古城遗址历史覆盖2500多年,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晋阳古城遗址获得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2021年11月,晋阳古城遗址进入国家“十四五”时期纳入保护的大遗址名单。


最新的晋阳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确定规划范围西至西山山脉东麓,北至晋阳湖南岸、山西体育中心、蒙山景区游客中心北侧一线,东至滨河东路,南至贞观街一线。规划范围面积4616.93公顷。

文物保护对象为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毁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的晋阳古城遗址,以及遗址出土的大量可移动文物。


晋阳古城遗址的历史环境要素,包括与晋阳古城遗址直接相关的山形水系、文物建筑(群)均在保护范围内山系包括西山山脉的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等山体。水系包括汾河、汾河故道、晋水、风峪沙河,以及历史上修建的与之相关的堤坝桥涵遗址等。文物建筑(群)包括晋源阿育王塔、九龙庙、长春观、东关真武庙、南村街龙天庙、玄武楼,以及明太原县城历史街区等。

晋阳古城西部城墙遗址


分四个层次进行保护


探明遗址分布范围东西长4780米,南北宽3750米,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地表遗迹仅存西城墙、南城墙局部墙体和几处夯土台基,绝大部分城墙及城壕、城内夯土遗迹、建筑基址等遗迹均位于地下。


依照保护规划,晋阳古城遗址保护区划分为四个层次: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地下文物可能埋藏区、环境控制区

五代时期二号建筑基址群

保护范围总面积20平方公里。这一范围内土层扰动深度不得对遗址、遗迹造成破坏;植物种类必须符合晋阳古城遗址本体保护与环境保护要求。


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内,应治理已有污染环境设施,不得建设任何污染遗址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遗址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建设项目功能要符合遗产文化价值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需求,严格禁止旅游、工业等大型建设项目

考古发掘现场

地下文物可能埋藏区总面积5.64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内,在地下遗址留存情况完成考古评价之前,不得进行任何新的城市建设项目


环境控制区总面积153.24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晋阳古城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设施;对已造成污染影响的污染设施应当限期治理。严禁开山采石、取土挖掘、乱砍滥伐等一切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历史环境的活动


分三期展开研究


目前,对晋阳古城遗址城内空间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未来的遗址考古与研究工作,将重点聚焦城址的外城城门、道路等遗迹,内城范围及城墙、建筑、道路等遗迹格局,城内水利设施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


根据规划显示,晋阳古城遗址的研究,被分以近期、中期与远期三个时间点实施。


近期(2022-2025)重点开展对唐代东城各道城墙进行勘探;以寻找和确认唐代西城南北中轴线为突破口,扩展至对晋阳宫、主要路网、城门等城址空间位置信息的认识,对南城门遗址进行发掘等。


中期(2026-2030)初步实现主要宫殿建筑群、太液池水系等空间落位;基本了解唐代西城的空间布局;基本掌握唐代西城空间内晋水主干道途径线路等。


远期(2031-2035)细化对晋阳宫的考古学研究;开展北朝“大明城”、隋代“仓城”、晋阳古城园囿等的考古学研究等;细化对唐代西城空间认知,选取一处里坊进行重点发掘,尽可能完整发掘一处寺院遗址;完善和优化晋阳古城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等。


晋阳古城遗址出土文物

晋阳古城出土文物

经考古发掘的遗迹遗存,年代涵盖东周、汉晋、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其中唐——五代时期的遗存最丰富,且包含多处重要的建筑基址,发掘结果与历史研究共同印证了唐——五代时期是晋阳古城发展的顶峰时期。

晋源阿育王塔

玄武楼

晋阳古城遗址内现存相关遗存包括晋源阿育王塔、九龙庙、东关真武庙、长春观、南街村龙天庙、玄武楼。这些遗存也要实施必要的整修、加固修缮等工程。


打造“山、城、水”历史环境格局


保护西山、汾水、晋水构成的晋阳古城山水合抱的环境,构建晋阳古城遗址与西山古代祠寺遗产组群、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共同构成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成为我市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将进行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围绕晋阳古城遗址的历史空间格局,城址的历史变迁,以及考古研究成果,形成“一心、两轴、三区、一带、一环、多点”的展示利用结构。


一心北朝——五代晋阳宫为展示核心;

两轴分别为南北向的都城礼制展示轴,东西向的山城水格局展示轴

三区分别为东周——五代城市核心展示区、唐——五代城市扩展区、明太原县城;

一带汾河故道展示带;

一环沿外周城墙保护范围和一类建设控制地带形成的环城景观生态公园

多点考古发掘成果为主的展示节点。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