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东汉,盛于宋元。
它是太原市最古老的寺院。
它享有“普光第一地”之美誉……
在1800多年的时光里,普光寺“修”出了太原佛教文化的厚重与传奇。
据《阳曲县志》记载:普光寺坐落七府营,汉建安年间建,唐初赐名普照,后避天后讳改今名。元代“大宝法王”八思巴曾驻锡于此。明初印度高僧板特达受晋王之请任普光寺住持。后来,相传吕洞宾曾仙游至此,又更名迎仙院……
后经动荡战乱、水患袭扰,普光寺荣光不再,只留存一座残破殿宇。
2007年3月29日,《太原日报》“焦点关注”版以《烟熏火烤机声扰 千年古刹苦飘摇 汉代普光寺亟待拯救》为题,全面报道了普光寺“失色”之窘状及其文化价值,引发各界关注。2009年,普光寺入列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立项修复。2020年5月,兼具博物馆功能的普光寺重整“妆容”,喜获新生。
复建后的普光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由山门、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圆通殿、普光明殿、藏经阁、方丈室等建筑组成。
穿过天王殿,一进院内的伽蓝殿和祖师殿分列东西,两殿为仿明清建筑。伽蓝殿有波斯匿王、祇陀太子、关公等塑像。祖师殿有禅宗六祖塑像。
二进院的普光明殿、普贤殿、文殊殿均为仿唐建筑,体现了唐代建筑的恢弘大气。
普光明殿正中塑有释迦牟尼佛法身像及弟子阿难、迦叶、胁侍菩萨、供养菩萨和天王护法像。
东西为普贤和文殊殿。东殿塑有普贤菩萨和象奴、善财童子像;西殿塑有文殊菩萨及狮奴、善财童子像。
伽蓝殿内壁画描绘的是关公的故事。
祖师殿壁画内容以明代画家戴进的《达摩至惠能六代像》为参照,讲述达摩祖师给弟子们讲经说法的故事。
圆通殿四周墙壁上绘有彩色描金观音三十二种应身画像。
文殊殿绘有《佛顶尊圣陀罗尼经变》和文殊经变、文殊菩萨赴会等场景。
普光明殿壁画主要绘制内容为“七处九会”。
三进院藏经阁内,绘有《弥勒上生经变》《弥勒下生经变》等壁画。
这里,曾是印度高僧板特达受封“大国师”之地,中印文化交流由此兴盛。
这里,曾是众多高僧、名士频繁活动的场所,中外佛学在此融汇。
这里,是太原文物保护的成功典范。
这里,是我们找寻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一方“净土”……
编辑出品:太原日报社视觉策划中心
选题策划:平 原
作品拍摄:宿晓健 贾 鹏 米国伟
责任编辑:孙舒婷
视觉设计:王金国
统筹监制:宿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