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双重集聚的地域优势,保护活化城市历史文化遗存、赓续传承城市文脉基底,将城市的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文化需求和城市文旅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满载着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山西打造文化旅游强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促进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多元业态打通山西文脉商脉,是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山西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 找准文化定位与市场定位
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必须要走多元差异化发展战略,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利用必须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发展规划作用。
首先,厘清和理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规划与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发展规划的关系,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评估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开发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其次,全省统筹,提高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质量。结合地区历史文化特色,赋予历史文化名城以不同的文旅开发主题。再次,挖掘转化历史文化名城文博资源,设计活泼新颖、有感知力的山西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项目新形象,打造“一城一品”“一街一品”特色文创旅游纪念品。充分利用已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发的经验优势,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逐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充分利用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打造一批高品位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丰富旅游类型,完善整体文化组成,进一步提高旅游的内涵和品位,努力开拓山西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新局面。
注重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挖掘 丰富旅游消费业态
山西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能否对这些民俗文化进行恰当的旅游表达是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开发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拓展和挖掘:一是饮食民俗方面,通过烹制过程的观赏性和参与性设计、饮食过程的娱乐性和氛围性设计以及饮食环境的愉悦性和生态性设计,将山西地方饮食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结合起来,丰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二是传统工艺方面,通过陈列式、现场观摩式、表演式、现场参与式、竞赛式等多种方式促使山西的传统工艺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相结合,增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体验性。三是非遗体验方面,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地方民俗文化的精华,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成为当地非遗展示的舞台和拯救非遗的大本营,促进非遗资源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改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展示饮食民俗、传统工艺、非遗项目的中心区域,也是人员流动和休闲消费活跃区,通过创建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精品示范街,打造全省历史文化名城标识。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省历史文化名城鲜明的景观意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风貌恢复工程与内涵挖掘,打造与“江南古镇游”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山西名城游”旅游品牌,使其成为山西旅游的又一亮点,并适时进行市场宣传,营造山西文化旅游的良好氛围。
实施文化旅游产业优惠政策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开发
制定包括财政、投融资、土地使用等在内的一系列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开发运营,解决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资金问题和其他难题。
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古民居、古建筑的修缮和维护以及名城环境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能力建设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放大效应,以政府财政先期投入作为启动资金,通过相应比例的收益分配吸引社会和企业投资。
另一方面,制定吸引企业向历史文化名城投资的财政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对企业或者开发商投入资金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以一定的比例从税赋中扣除或直接降低税额,也可以通过补助、贷款贴息等财政政策予以鼓励。制定资源性企业转产投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性开发的贷款优惠政策,通过贷款优惠政策,结合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社会力量在保护性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文旅品牌等方面投资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运营工作。
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力度 保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基础,文化旅游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规划、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和设计等,都应引进懂文化、懂市场、懂政策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社会招聘、院校教育、在职培训、成人培训和国际交流等一系列方式,采用与大专院校及知名旅行社合作等形式,培养选拔一批具有现代文化旅游专业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热爱山西文化旅游事业的开放型、高素质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同时,注重多元主体合作发展,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历史文化名城文旅部门、文化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大文化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人才交流力度。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文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促进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重视对文旅行业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受众需求意识”培训。借助高校智力和企业经验,通过体验培训的方式,增强文旅单位对受众需求的认知意识,深刻领会所在单位文化服务对象和目标人群的需求重要性。加强对文旅工作从业人员的产业知识培训,借助高校与智库,每年定期选拔业务人员参加文化旅游产业运作类型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侯晓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