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晉世家》載: 「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 『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 『吾與之戲耳。』史佚曰: 『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晉祠侍女像
唐叔虞興水利,整農田,唐國呈現一派興旺之象。叔虞薨,後人建祠供奉。叔虞子燮父繼位,改唐為晉,唐叔虞祠乃稱晉祠。
晉祠之盛,由來久矣,北魏酈道元著《水經注》即載: 「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後續建不斷。北齊文宣帝高洋大建樓觀,穿築池塘,讀書台、望川亭、難老泉亭次遞而起;隋建舍利生生塔;李世民撰《晉祠之銘並序》,唐碑千古流傳;宋建聖母殿、魚沼飛樑,鑄金人;金建獻殿,明築紅閣,清再修葺;民國建洗耳洞、真趣亭等。歷代接續,終成大觀。
晉祠有三絕,天下名聞。一為周柏,歷三千年而不老;二為宋代彩塑,冠為天下絕;三為難老泉,流水如碧玉。有道是: 「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
郭沫若賦詩讚曰: 「聖母原來是邑姜,分封桐葉溯源長。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煒煌。懸甕山泉流玉磬,飛梁芊沼布蔥珩。傾城四十宮娥像,笑語嚶嚶立滿堂。」
蒙山大佛
晉陽乃太原之古稱。太原之美,又何止於晉祠。
從晉祠東眺,永祚寺雙塔比肩,凌霄而聳立,四月牡丹芳華正茂,名帖碑刻薈萃墨園;
而西望天龍山,則樹密林深,石窟遍處,重崖之上莊嚴凈土,更喜辛丑年佛首回歸;
而南入古縣城,則巍峨壯觀,鳳舞龍翔,街巷肌理十字清晰,花燈古會啟幕盛年;
而北謁竇大夫,先賢開渠利民,遺澤蒼生,烈石寒泉神龕梧桐,留下孔子回車佳話。
城之中央,風華景物旋踵可見——
想當年,唱經樓前人湧現,五經魁首正英年,金榜宣唱人得意,披紅掛綠貢院行;
憶往昔,皇廟巍巍孝當先,錦繡太原不夜天,琉璃覆頂龍形飾,大明氣概勢空前;
曾記否,大關帝廟崇寧殿,明間前後抱廈出,萬里茶路過往久,歇足養神晉商稠;
猛回首,純陽九窯十八洞,風水八面聚呂祖,謁者只敢輕言語,一聲驚嘆雙絕碑。
更有那老巷古村,久遠歷史流傳——
柳溪街上,曾經是堤邊千柳成翠帶,溪上數舟逍遙遊;
緝虎營外,曾經是斑斕猛獸擋去路,王府子弟顯身手;
杏花嶺裏,曾經是晉王府弟花馥郁,坡嶺春秋見崢嶸;
小五台中,曾經是雅士聯詩成詠誦,桂子園內桂花香;
皇后園處,曾經是王莽窮追光武帝,義女救駕揚美名。
太原之美,若端莊女,秀外惠中,讓人賞心悅目;
太原之美,如威武漢,智勇兼備,教人日夜相期。
奈何詩賦讚之,難全其貌,難睹其雄,唯身心予此,方能盡賞其美,盡得其志。
天龍山 齊頲攝
今日之太原,六區四縣市,人傑地靈,皆有可道之處:宋毀晉陽,商賈開店於往來通達處,店小而多,聚而成村,故名小店;地處汾河之東,城市中部,因迎澤門而號之迎澤;杏花嶺地處明晉王府後花園處,因坡嶺遍栽杏樹而名;城北之地昔野草叢生,以菅草為多,菅為尖音,遂稱尖草坪;百姓植柏,數量眾多,乃有萬柏林;位於晉水源頭,古晉陽之所在,故名晉源;因地處汾河和孔河的交匯處,古交因此得名;清徐則由清源、徐溝兩座古城合而稱之;陽曲因地處汾曲之陽乃稱;婁煩因古有婁煩國而稱之。
走進新時代,開着新文章。太原文旅融合,地域有別,特色分彰,各有不同——
小店區,處獨特地域,力推六大商圈,旅遊節慶一馬當先;
迎澤區,持府城名片,着眼跨界融合,以文塑旅大道通衢;
杏花嶺區,建府城文道,設計四大板塊,屋巷相連民居人羨;
尖草坪區,推康養休閒,串聯景區景點,一日暢遊精品線路;
萬柏林區,憑西山生態,打造度假勝地,研學教育城市遊憩;
晉源區,倚旅遊環線,區域互聯互銷,做足特色深挖秉賦;
假以時日,清徐縣水街醋園迎賓客,陽曲縣暖泉灣中添笑聲,婁煩縣紅色遺址集中現,古交市商貿匯聚品牌起。
旅遊公路 蔣雲琪攝
到那時節,置身錦綉太原城,遊人儘管眼前一亮,身心俱新。
放眼太原城,東西山路,汾河景觀,已串起 「珍珠環帶」旅遊板塊;更有古都晉陽、千年府城、生態西山、詩意汾河、紅色太原、太原製造、田園並州、清涼太原, 「八大品牌」架構起文旅大格局。
往日已往,將來即來。錦繡太原,稱羨古今。
問君何所言,無限期待矣!
問君何所戀,無限壯美哉!(池羽)
美麗汾河
圖片由太原市政府新聞辦、太原市文化和旅遊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