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太原人民见证了这座英雄城市从城区全部封闭到有序解封的历史时刻。自4月3日本轮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市累计新增病例已过百,全市上下反应迅速,众志成城,同心抗疫。人民群众积极拥护防疫政策,广大党员干部勇于下沉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展现了并州儿女顽强不屈、坚韧不拔、共克时艰的优良品质。
摄影:闻 进
摄影:张聚勇
为感谢全市人民对此次战疫的无私奉献,丰富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市民朋友对太原非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市文化馆)、太原市迎泽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太原木与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太原梅艺漆坊工作室与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的“与春相约 未来可‘漆’”——郭喜梅·传统漆艺作品展,再次将大漆里的山河春意送给同心抗疫的你。
漆器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术瑰宝,自新石器时代早期,漆器制作工艺就已在我国萌芽,并一直传承至今,形成了质朴精致的本土审美情趣。漆器的制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传统技艺。制作材料包括底胎、生漆、色漆、纱布、瓦灰、松节油等;制作工具有调漆板、刮刀、镊子、刻刀、砂纸、发刷等。大漆的工艺包括百宝嵌、描金彩绘、犀皮、螺钿、雕漆填彩、戗金剔犀等,各种工艺都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创作风格。制作基本流程可分为:
构思设计。设计是漆器制作的灵魂,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相关专业的工艺美术知识,掌握漆器制作的各种工艺技法,涉猎广泛的艺术生活,尽可能地使设计与制作相统一。
制作底胎。即制作胎体,是指漆所要涂饰的器物,是整个漆器的造型和支撑。木、竹、陶、纸、皮革及金属等材料均可用于制作底胎。
制作木胎
灰胎工艺。这一道工序叫“披麻挂灰”。是指在胎体的基础上进行包胎、刮灰、打磨的制作工序。
包胎
髹漆工艺。也叫刷漆、上漆、抹漆等,是在胎体上刷漆的过程。和灰胎工艺一样,每刷一层漆都要等漆层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这就需要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地进入荫房阴干。
髹漆
制作纹理。在上好漆的胎体上制作图案纹饰叫做“上彩”, 这个阶段就是对漆器进行美化和艺术加工的过程。其中犀皮、镶嵌、堆漆、描金、彩绘、撒漆粉、贴金银箔、雕刻等工艺就是在这一步中呈现。
彩绘
打磨抛光。这是漆器制作的最后一个程序。在漆器表面使用砂纸、植物油、推光粉等材料进行打磨、抛光等处理,增加作品的光泽度。
推光
至此,一件作品就制作完成了。
漆器制作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因制造的手工性、程序的复杂性、技巧的专业性、艺术的独特性,使得漆器作品由设计到完成,需要多名手工艺人经若干道工序方能完成。一件普通的漆器的制成,至少需要半年时间,高档、精细的漆器精品,则需一年时间左右,珍品佳作制作时长由此可见一斑了。
摄影:冯丽娜
传统漆艺源远流长,其流传下来的技法和元素是当代大漆制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之源。太原漆器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优秀的市级非遗项目,多年来,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以作品的实用性逐步走入现代生活。此次展陈的作品,整体色调以青绿为主。传承人郭喜梅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以水墨为主要元素,通过柔软的材料表现漆的跳动和韵律,把锦绣山河的意境通过新式漆艺呈现到丝绢棉麻的材质上,突破了传统漆艺和时尚潮流的边界,创作出一批颇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新式文创产品。
代表性传承人 郭喜梅
摄影:冯丽娜
摄影:冯丽娜
郭喜梅漆艺作品
漆艺作品 漆彩丝巾
漆艺作品 漆画
漆艺作品 漆彩油纸伞
漆艺作品 手提包
漆艺作品 首饰
漆器作品
眼前虽是微光,心中一轮明月,疫情总会散去,生活终将多彩。感谢您对太原疫情防控的支持和努力,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代表性传承人:郭喜梅
来源: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太原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