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技艺、品味道、讲故事…“非遗在身边”太原首站活动人气爆棚!被圈粉了!这场非遗盛宴观众网友都称赞

赏技艺、品味道、讲故事…“非遗在身边”太原首站活动人气爆棚!被圈粉了!这场非遗盛宴观众网友都称赞

发布日期:2022-06-13 来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量:1151
赏技艺、品味道、讲故事…“非遗在身边”太原首站活动人气爆棚!被圈粉了!这场非遗盛宴观众网友都称赞

在太原人眼中,能代表太原的地标,一定少不了钟楼街。乾和祥、华泰厚、老鼠窟……这些名声响当当的老字号都坐落在这里,不仅承载着老太原人的共同记忆,也书写了山西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崭新篇章。6月11日,随着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向“非遗在身边”采访团授旗,首站活动也在太原钟楼街正式开启。

赏技艺、品味道、讲故事…“非遗在身边”太原首站活动人气爆棚!被圈粉了!这场非遗盛宴观众网友都称赞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黄河文化的积淀,使得生存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异常浓厚、丰富和有着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层,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而灿烂。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三晋人民的勤劳智慧。为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百姓中生根发芽,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山西晚报社联手策划推出“非遗在身边”活动,通过非遗传承人走进景区、社区,以全媒体探访的形式,带大家欣赏非遗文创、观看非遗技艺、品尝非遗味道,全方位感受山西非遗的精彩。

赏技艺、品味道、讲故事…“非遗在身边”太原首站活动人气爆棚!被圈粉了!这场非遗盛宴观众网友都称赞

首站活动现场,刘改鱼、武凌云、郭梅花、王名乐……这些极具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组团”带来了一场山西非遗大秀,独具民俗文化特色的非遗表演,让台下观众赞叹不已。

与此同时,山西省金牌导游王瑾化身主播,带领网友依次走进“金牌导游推荐山西非遗好物”直播间、非遗传承人技艺展示区、晋礼城市会客厅、老鼠窟元宵店、非遗影像展、乾和祥茶庄等,呈现了一场精彩的非遗盛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晚报全媒体平台等进行了全网直播,据统计,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中,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超过200万人次。直播间里观众们纷纷留言:“没想到非遗的背后还有这些精彩的故事,感谢主播带来的分享。”一些省外的观众也留言,期望有机会来山西,将山西的非遗好物带回家。

据悉,“非遗在身边”首站活动结束后,未来三个月时间里还将走进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等地继续开展现场活动,采访团也会继续深入各地,寻访代表性非遗项目,挖掘山西非遗、山西非遗人背后的故事,通过探访非遗传承人,以更专业的视角、更权威的讲解,最大程度展现山西的非遗好物,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

现场直击

抖家底亮绝活 非遗大师集结献艺惊艳众人

“老艺术家真厉害!”活动现场,来自山西的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独具特色的非遗表演,让台下观众赞叹不已。

活动刚开始,一场“狮子舞”就瞬间燃爆了现场。这是号称“庙前街铁匠巷踩跷子,西华门的狮子下崽子”的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华门舞狮。只见舞台上,“三只狮子”伴随着清锣鼓耳鬓厮磨,一番“狮子抖毛”后开始“游走四方”,一会儿翻滚“狮子打滚”,一会儿跳跃“狮子咬尾”,起卧爬滚刚柔并济,闪展腾挪绝活频现,直让观众看得目不暇接,拍手叫好。

看过了技艺精湛、生动形象的舞狮,山西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凌云把戏台搬到了活动现场,唱了一出“关公戏”。在山西,很多人都称武凌云为晋剧界的“活关公”,带上“关平”和“周仓”,举手投足之间,再现“关二爷”威猛志勇的英雄形象。唱腔细腻婉转,直入心底,唱念做打尽显关公威风凛凛,用一个转身、一个停顿、一次回眸引来台下欢呼声如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太原莲花落传承人王名乐献上《老街老巷》。王名乐曾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近年来,王名乐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题材,创作出《机不可失》《儿子的烦恼》等优秀作品。当新冠疫情袭来,王名乐迅速加入“文艺抗疫队”,创作了《请相信》《战斗员》《防疫》等一批宣传抗疫的太原莲花落作品。伴随竹板的节奏,王名乐清脆悦耳、有板有眼的声音令现场观众陶醉,诙谐幽默、韵律十足的太原话唱进人们的心里,演到精彩处,台下一次次鼓掌叫好。

民间剪纸是山西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会长、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郭梅花,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创作的剪纸作品“晋享非遗”也在现场惊艳亮相。与网上的图片相比,现场实体作品更有质感,构思精巧、裁剪细致令人惊叹,吸引了台下众多观众定睛欣赏。

启动仪式临近结束,著名山西籍民歌演唱家刘改鱼的一首《桃花红杏花白》将活动彻底推向了高潮。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左权开花调代表性传承人,半个世纪以来,刘改鱼所演唱的《土地还家》《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一首首朴实甜美的左权民歌已成为山西省歌舞剧院的代表曲目。舞台上,83岁高龄的刘改鱼老师深情演绎,生动、嘹亮、宛转的歌声在现场余音袅袅,经久不息。

非遗表演现场吸引了众人围观,大家纷纷被非遗大师们精湛的演出所震撼,争抢着拍照、录像,定格表演精彩时刻,掌声更是一波接着一波,“演出阵容真强大,好几位非遗大师都是我的偶像。真希望这种能让我们普通百姓和非遗大师们‘面对面’的活动越来越多,我们年轻人也能从中汲取山西非遗的精华,感受山西非遗的魅力。”现场观看演出的太原市民侯女士连连称赞。

逛“非遗”老店 感受无穷魅力

作为太原重要的商圈,太原钟楼街及其周边街区(柳巷、食品街、开化寺)被誉为是最能唤起太原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城市符号。自2021年9月正式开街以来,钟楼街迅速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这里除了有引领消费潮流的时尚店铺,还有不少以弘扬展示、传承发展非遗为特色的传统老店、文创新店。“非遗在身边”首站活动就把探访这些店铺作为了一项重点。

城市会客厅诠释山西非遗文化

“好多文创商品!简直就是琳琅满目!我想给外地的朋友选一份山西特色礼物……”当直播镜头跟随探访团走进晋礼城市会客厅,主播的介绍开始还没一会儿,公屏上就闪过一位网友刚刚打出的一行字,看到留言的“晋礼”店员马上说道:“可以看看这边的布老虎、虎头帽,是我们店里比较热销的几款产品,很有山西特色……”线上线下,马上展开了一场互动。

作为山西文化和传统工艺文创店,开业以来,“晋礼”吸引了大批市民及文化、文物爱好者。“每天几百人来选购商品,大家都对山西文化充满自信和自豪。”店员介绍说,通过“非遗在身边”活动,“直播带货+非遗故事”让人眼前一亮,店内的产品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不仅能带动销售,还能增加人们对文创产品的了解,感受山西非遗的精彩。随着疫情趋于平稳,再加上近段时间政府发放的文旅消费券的加持,现在的客流量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八九成。

当然,如果仅仅销售文创产品,“晋礼”称不上“城市会客厅”。来到“晋礼”二楼,“煤球咖啡”映入眼帘,生动可爱的“煤球”卡通人背靠一把中式折扇,仿佛在和人们打招呼,“煤球咖啡”将“煤”与咖啡结合,这在太原还是首次。而咖啡馆旁边,是“晋礼”与新华书店共同打造的主题书店——专售山西题材书籍的主题书店。打造城市会客厅理念的文创空间,“晋礼”用一件礼物、一杯咖啡、一本书籍,诠释着山西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

甜食老字号回顾儿时的味道

作为太原老字号,“老鼠窟”的元宵是很多太原人元宵佳节的必备美食。如今,在很多太原人心目中,“味压群芳、誉冠并州”的老鼠窟元宵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怀。

虽然还不到饭点儿,老鼠窟元宵的店里已经有不少品尝美食的顾客。“这么多年了,最喜爱的就是这一碗童年的味道。”一名食客告诉记者,因为住得不太远,来“老鼠窟元宵”打牙祭已经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

老鼠窟元宵的字号原名“恒义诚甜食店”,这是创始人申三货取“诚实守信,以义待客”之意想出的店名。“以前做好元宵后,就是沿着咱们的钟楼街、前所街、精营街这一带来回叫卖,最后把摊点儿固定在老鼠窟巷,紧邻钟楼街的巷口,后来就以‘老鼠窟元宵’的名字传开了。”老鼠窟元宵第三代传承人谭凯说道。据谭凯介绍,老鼠窟元宵几代传承下来,标准从未变过。要用晋祠花塔村一带产的江米,馅料中的玫瑰花、桂花都要采集半开的花朵;滚元宵时,力道、方向都有讲究。这样做出来的元宵,才能筋道好吃。2009年,备受太原市民喜爱的老鼠窟元宵入选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如今,老鼠窟元宵一改过去“夏不做元宵,冬不卖凉糕”的传统,每天有上千斤的元宵售出,还有凉糕、麻团、糖耳朵、凉粉……各色美食让太原人一年四季都能回味过去的味道。“最经典的是桂花馅,现在也有了黑芝麻馅、花生馅等,元宵的口味越来越多,店里也有多种美食供人们购买品尝。”谭凯说道。保留传统配方的同时进行创新,钟楼街重开之后,老鼠窟元宵依然是这里的人气美食。

百年乾和祥茉莉茶花香

“风雨今同在,百年乾和祥”。始建于1918年的乾和祥茶庄,是全国仅存的八家茶零售行业的中华老字号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经营茶叶的中华老字号。乾和祥,以茉莉花茶制作工艺闻名,茶庄的掌柜们在长期摸索实践中,创制了茉莉花茶拼配加工、包装技艺,传承至今。这项独特的融萃拼配技艺也成为了乾和祥传承发展的灵魂。

还没走进乾和祥茶庄,远远就闻到了扑鼻的茉莉花香。为了弘扬宣传特色所在,茶庄特别将新鲜采摘而来的茉莉花花瓣摆放在了一进门的位置。白色的花瓣晶莹剔透,安静地躺在笸箩里,过往的行人循着香味纷纷驻足停留,赞叹“好香的茉莉”。当这一镜头通过直播分享出去后,显然让无法闻到茉莉花香味道的网友们不太淡定了,纷纷留言要来打卡。

乾和祥茶庄现任的“掌门人”张俐丽介绍说,乾和祥茉莉花茶是按照北方人自清代以来就喜爱饮香片(花茶)的传统习俗,采用独特的配方精制加工、融萃拼配而成,茶品香气持久、汤色清澈明亮、久泡有余香。2013年,“乾和祥茉莉花茶融萃(拼配)技艺”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谓的拼配工艺,就是把各种长短、粗细、轻重、批次、质量和产地不同的、等级相当的原料茶相互拼和,这样取长补短,既能够激发出不同茶叶的特性,又能促使茶叶的各项品质提高。”张俐丽说,同是茉莉花茶,地区不同,拼配工艺也有所差异,抓住茶客的味觉、嗅觉,才能成功地拼配出适合当地人口味的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乾和祥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一代代老太原喝茶人的信赖。作为一项非遗技艺,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发展,最要紧的就是要坚守住老味道,把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技艺坚持下去,容不得半点折扣,这样才能继续让‘就认这个味,就好这一口’的太原人一直信赖,一致追捧,才会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张俐丽说。


来源:山西晚报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