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太原市海子边东街99号文瀛公园内,曾是明清时期的山西贡院,在1906年创办山西公立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山西省成立的第一个团组织,以及1924年夏成立的中共太原支部,都是在山西省立一中建立的,所以该馆也重点展现了太原建团、建党组织的历史。早在2002年10月,山西省委、省政府于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在此建起了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占地10.3亩,建筑面积5656平方米。2010年4月27日,经中央同意,正式定名为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
纪念馆由中共太原支部旧址和彭真故居组成,是我省重要的革命旧址纪念地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党史系统先进集体、山西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和山西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走进中共太原支部历史陈列馆,一组蜡像引人注目。几位青年围坐在方桌旁,面前摆放着《新青年》《新共和》等进步杂志,这组蜡像完整还原了太原创建党支部时的场景,高君宇作为太原党支部的领航人,其校友李毓棠、张叔平、傅懋恭(彭真)等进步青年相继加盟,酝酿建立太原青年革命团体。在纪念馆里,以人物为篇章,分别介绍了彭真、高君宇、贺昌等革命者的戎马一生,也让年轻一代能够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员执著地为理想、信念奉献一生的事迹。
纪念馆通过四个部分介绍了山西第一个党组织成立的背景过程意义:
第一部分为“山西近代新兴工业和新式教育的发展”,从1902年山西大学堂的创办,到山西师范学堂、太原女子师范、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山西省私立进山中学,这些学校都是进步思想传播的阵地和革命青年成长的摇篮。
第二部分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促进了太原进步青年的觉醒。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成为山西传播新文化的前哨阵地,1919年8月,北京大学学生领袖高君宇回到太原,在山西省立第一中学与学生领袖王振翼和积极分子贺凯、梁震、李毓棠、姚錞等人创办传播革命新思想的刊物《平民周刊》,这些进步刊物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在省城引起很大反响。省城10余所大中学校的进步师生纷纷组建进步社团。
第三部分主题为“山西党组织的建立”。该板块以时间为节点,介绍了党组织建立的进程。1921年5月,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组织开展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1922年5月,驱赶了时任山西省立第一中学的反动校长魏日靖;1922年12月,参加了正太铁路总罢工运动。在山西中共党组织成立之前,太原以及大同等地区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担负了党组织“应有的工作”,起到了党组织应起的作用。1924年夏,高君宇在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内组建了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从此,山西的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四部分主题为“山西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后,先后领导发动了一系列重大革命斗争,积极开展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把省城太原的革命活动不断推向高潮。1925年10月,中共太原支部改为中共太原特别支部,崔锄人任书记。至此,存在了约一年零四个月的中共太原支部结束了其使命,但中共太原支部的建立已在山西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两块残匾 :山西革命“红船”启航的地方是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两块刻有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名的残匾是见证。一块残匾长59厘米,宽37厘米,厚14厘米,上有半个“学”字;另一块残匾长72厘米,宽68厘米,厚14厘米,上有“立第”二字。2017年,“中共太原支部历史陈列”开展时,两块残匾与世人见面。这两块残匾同纪念馆所有的展品一起,形成一部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彭真使用过的书箱 :1924年,彭真带了一箱子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书籍赴晋南传播马克思主义,这是彭真用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走社会主义的初步尝试。新中国成立后,彭真担任了几项领导职务,需要经常到外地进行调查研究。每逢离京外出时,他总是带上必需的书籍和中央有关文件等彭真不管外出访问还是视察,都要用这只箱子带上满满的一箱书,只要一有空闲,他就要看书学习。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去世前。
过去,这里曾是山西和太原学生运动的基地、进步青年的集散地,是山西革命的红色摇篮,中共山西党、团组织和学生运动的发祥地,也是山西传播新文化的前哨阵地。如今,这里常有少先队员雀跃而来,也有许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慕名而来,通过这些红色革命文物,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