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浓情的笔触见证晋阳湖蜕变

用最浓情的笔触见证晋阳湖蜕变

发布日期:2022-12-22 来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量:1206

缘起

龙城太原,这个不乏大山的城市,一条汾河穿城而过。太原晋源区,一座湖泊画龙点睛,赋予太原灵动自然,生机勃勃。开放的晋阳湖公园,转瞬成为龙城这个北方城市里不可多得的一方静谧水域。

从电厂蓄水池,再到“城市会客厅”,多年来,晋阳湖承载着无数太原人的回忆与梦想、情感和记忆……而作为这座城和这片湖的记录者,山西晚报记者也一直用自己真挚的笔触和有力的担当,见证晋阳湖的变化和重生。

策划人语

湖缘城而得名,城因湖而得魂。关注生态环境,爱护龙城水系,是每一位太原人的使命。媒体人关注晋阳湖之变,用浓情的笔触见证发展,也是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存续有生力量”。

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新闻媒体只有做好环境保护的报道和舆论引导,使公众了解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满足广大民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民众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环境问题处理中来,一起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闫俊峰

17年前的笔触 首次聚焦晋阳湖开发困局

说起晋阳湖,老太原人都知道,它原先叫牛家营湖,建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世纪50年代初,太原第一热电厂选址后,晋阳湖便成了电厂冷却用水水库,也是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有“中国北湖”之称。由于多年处于重工业生产区和半城市半农村的边缘地带,晋阳湖周边私搭乱建、无序养殖现象严重,环境一度脏乱,失去了应有的自然风貌。

2005年6月29日,山西晚报推出《晋阳湖开发困局》特刊。特刊包括:晋阳湖魅力构想——《从水上园到城中水》;晋阳湖破茧出路——《谁来打破尴尬僵局》;晋阳湖经年困惑——《22年开发纸上空文》;晋阳湖生态之痛——《地笼捕捞明目张胆》;晋阳湖开发难题——《一个媳妇八个婆婆》。报道描述了当时晋阳湖上每天都在发生灭绝式的、大规模的、明目张胆的地笼式捕捞,严重威胁水资源,呼吁权力中枢尽快协调改变这种困境,期待一个明媚、秀美、滋润、迷人的晋阳湖。自此为始,山西晚报曾多次对“晋阳湖”进行了高度关注和深度策划报道,稿件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回想起当年这一系列策划报道,身为主要策划人之一的闫俊峰仍然感觉历历在目。晋阳湖改造其实是个漫长的过程,闫俊峰回忆:“当时作为山西晚报经济部记者,我负责园林局的相关报道。晋阳湖的改造计划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太原市政府就有这个设想。1996年才正式提上议程,成立了晋阳湖公园筹备处,筹备处隶属于园林局。2004年,太原市开始新一轮的城市规划,给各个区的发展重新定位。2004年11月11日,市政府开会要正式启动晋阳湖改造计划,统筹周边城中村改造和土地开发。”

晋阳湖改造计划为何从1984年开始设想,2004年才开始正式启动?其实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涉及到周边9个城中村的拆迁,还有太原市热电厂、化肥厂等众多厂房的问题……在2005年的太原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晋阳湖公园的开发写入其中,列为太原市重点工作之一。在一系列背景下,身为记者的闫俊峰以他的新闻敏感,嗅到了其中的重要性,加之从园林局和规划局获取到的信息,便决定策划晋阳湖改造这一选题。

于泥淖中捋出希望的光亮 为晋阳湖改造破题谋思路

在决定做报道之前,闫俊峰自己去了一趟晋阳湖,面对广阔的湖面他感慨:“晋阳湖风景很不错,号称华北第一人工湖,仅仅比西湖小一点。但是周边非常破败,游人去了没有太多的游玩设施。湖里布满了当地村民捕鱼的地笼……十分心痛。”

怀着这一心情,当闫俊峰将晋阳湖改造这一选题报上了上去,很快就获得了报社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当即决定组织报道组,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深层次、多维度地报道晋阳湖开发,推动晋阳湖改造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那一年,包括闫俊峰在内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山晚记者,组成了晋阳湖改造报道小组。秉持着新闻人的使命和担当,聚焦晋阳湖困局,计划在众多纷杂现状里,捋出那条希望的光亮。

当时报道遇到困难,也如同晋阳湖底那些水草泥淖、捕鱼地笼一样,纷繁复杂、举步维艰。闫俊峰当年负责的版面有一个是:晋阳湖开发难题——《地笼捕捞明目张胆》。他回忆道:“晋阳湖周边的管理部门盘根错节,从1984年到2004年,20年的时间晋阳湖改造计划动不了。可能政府层面和老百姓想要尽快推动,但中间层面涉及的问题复杂多变。基于此种情况,往往一周一篇稿件也难以成型,采访过程十分艰辛。”

其中最大的困局是拆迁问题。“晋阳湖改造涉及到9个城中村的改造,将居民移出原址,拆迁补偿是巨额补偿,而且将村子拆迁到哪?怎么补偿?货币补偿还是房屋补偿?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闫俊峰介绍。还有晋阳湖的管理问题。“晋阳湖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管理问题’,热电厂、区政府、园林局……”

除了拆迁、管理问题的困局外,当年让山西晚报记者痛心的是晋阳湖存在的生态问题。谈起《晋阳湖开发困局》特刊,另一位报道成员郭瑞坤也记忆犹新:“让我最深刻的是当年晋阳湖里绿绿的捕鱼地笼。摄影记者拍出来的照片简直触目惊心。”

据百度百科显示:1958年,太原市水产养殖场成立,依托晋阳湖开展了水产养殖,逐步成为山西省最大的名特优商品鱼养殖基地和系列优质鱼苗种培训基地。水产品产量曾一度达到200万公斤。随着时间的发展,鱼产量却逐年下滑,逐渐减少到现在的二三十万公斤,产量下降90%之多。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对晋阳湖生态的破坏。

“我记得当时我们坐着快艇在晋阳湖上实地观察,附近村民为了多收获,不尊重生态发展,地笼捕捞、网箱无序养殖,还有一些偷鱼行为使大湖养殖遭到了严重破坏,简直就是竭泽而渔。”郭瑞坤回忆道。

传承山晚精神 记者与晋阳湖共成长

就是当年这么一群年轻的山西晚报记者,顶住各方压力,在困局中破题生长,于2005年6月29日,重磅推出了《晋阳湖开发困局》特刊。文章见报后,社会反响很大。园林局上下都十分重视,当时的市委书记在报纸上批示:“山西晚报报道非常好,展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希望相关部门加快推动晋阳湖的改造。”正值那年晋阳湖改造已被写入政府工作计划中,山西晚报的报道从舆论层面、发挥了宣传和引领的作用,助推了晋阳湖改造计划的发展。

重磅报道背后,是山西晚报记者的有力担当。闫俊峰回忆:“2005年,那是我进入报社的第二年,一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二来是山西晚报基因的引领。当时的经济部主任张晓绵(现任山西晚报社社长)对我们报道组十分信任,也让我们在历练中明白,山西晚报记者一出手,就是要做最好的报道。这是一种基因,也是传承下来的山晚精神。”

山西晚报基因在传承,报道晋阳湖也步履不停。

这座从出生之初便被政府、民众寄予厚望的湖泊,从“娘胎”伊始,便倾注着无数人的梦想——龙城明珠、城市会客厅、太原维多利亚港……

2013年,山西晚报记者对晋阳湖进行了实地探访,并对当初的采访部门及对象进行了回访。推出了《聚焦大开发太原晋阳湖改造进行时》特别报道。

2015年,晋阳湖公园改造全面启动,要建成华北最大的城市公园,打造太原“城市会客厅”。

2016年,太原市提出打造“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水韵龙城格局,晋阳湖是重中之重。

2017年,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提出:着手规划建设以晋阳湖为中心的太原西山片区,打造山湖一体、河湖连通、古今交融、人文自然辉映的一流景区。

2018年,晋阳湖周边七个村庄整体搬迁,诸如万科、恒大、保利等众多地产商纷纷“抢滩”,房企预售空前火爆。山清、水美兼娱乐,晋阳湖宜居、善养之名以轰炸式的方式,飘进了每个购房者的耳中。就连外地人来并购房,都要先到晋阳湖周边瞧一瞧。

2019年7月,在万众期待中,晋阳湖公园一期光彩绽放!

2020年正值晋阳湖公园开放一周年,山西晚报推出了《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特别报道。

2022年8月,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在太原举行,数字经济展览也同步亮相。山西晚报推出了《聚焦“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记者漫步数字经济展亮点看不尽。

晋阳湖,这座北方城市里不可多得的一方静谧水域,依西山傍汾水,以一湖点睛唤醒龙城的灵动。我们山晚人会继续同你一起成长,一起蜕变,以新闻人的初心守护三晋大地这方热土。

山西晚报记者 田晓瑛

(责编:马云梅)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