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调解员解开了我和父亲心里的疙瘩……”2月1日,记者在万柏林区法院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百聆工作站”看到这样一则留言。据统计,去年工作站受理诉前调解案件5325件,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2018件,切实提高了诉源治理工作质效。
聆听调解春风化雨
日前,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一纸诉状将侄儿告上法庭:“我大哥80岁了,最近瘫痪在床,不能自理,儿子拒绝照料……”万柏林区法院将案件分流至“百聆工作站”,经过沟通,调解员得知,老人的侄子季某和父亲多年互不往来,季父生病后,全靠兄弟照料,亲戚与季某多次沟通无效,不得已将季某诉至法院。
当天下午,调解员找到季某,认真聆听季某的诉求。在沟通中,调解员找到了父子俩矛盾的焦点,原来是季母早年去世后,父亲计划再婚,儿子不理解父亲的举动,而父亲教育方式又比较偏激,导致父子发生冲突甚至拳脚相向,季某随即离家出走。多年来,季某也很记挂父亲,只不过两人都性格倔强,不愿先低头。季某表示自己并非不愿赡养老人,只是不知道如何将往事清零,和父亲“从头再来”。
于是,调解员从人情、法理各方面入手,说服他尽快将生病的父亲妥善安顿好。经过调解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季某流下了泪水,同意尽快将父亲送到养老院。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万柏林区法院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开通“百聆工作站”,让老百姓不仅有地方“要个说法”,更有地方“听我说话”,积极探索“速裁法官+调解员”的工作模式,切实提高诉源治理工作质效。
双向聆听劝和夫妻
“孩子没有病,只是学习压力大,偶然睡不着觉,不需要吃药。”
“是我领上孩子去医院诊断,吃了药才好的。”……
2月1日,一对夫妻刚刚来到调解室,还没坐稳就开始唇枪舌剑。调解员仔细询问,原来两人经济条件不错,还有一对聪明的儿女,但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丈夫和妻子的理念方式常有分歧,两人渐渐由争吵冷战到起诉离婚。调解员耐心倾听双方的牢骚,找出了矛盾的症结所在,抓住时机劝导。“你们能不能冷静?眼看大女儿高考进入倒计时,有什么意见,等孩子高考结束再说,行不行?”
调解员先是面对面,后是背靠背,劝了女方劝男方,并给双方足够的倾诉机会,通过进行现场调解,夫妻俩当面说开了,一场家庭纠纷得以化解。
“百聆工作站”是万柏林区法院“解锁”法治服务的新举措。在诉源治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注重调解方式方法,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随后,万柏林区法院将进一步发挥多元解纷积极作用,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