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吗?饺子其实是中药,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汉族传统面食,距今有1800余年历史。由‘医圣’张仲景发明,最初作为药用,以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如羊肉、胡椒等用来治病,避免耳朵上生冻疮。现在饺子已经平民化,冬至、年节吃饺子已成民俗。大家一会儿要包的‘五色中药饺子’,就是对应滋养身体的五脏……”1月31日正月初十,小店区唐槐街道筹备组梧桐社区居民相聚辖区“爱心企业”正源国医堂,聆听中医博士王健教授讲“养生饺子”并亲手实践,寄托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五色”养“五脏”
“中医养生理论提出,五色养五脏。最早出自《黄帝内经》: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五色中药饺子’,是把各种颜色的中药煮水取汁和面,制成饺子皮,有养肝、补心、润肺、补肾、健脾助消化的功效,男女老少皆可食用……”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工作继承人、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王健教授,娓娓道来关于“养生饺子”的渊源和精妙之处。
居民王晓晶一边仔细聆听,一边用手机拍照记录。“西红柿、山楂、红景天;茵陈、侧柏叶、青皮;党参、黄芪、黄精……”老师每讲完一种颜色对应滋养内脏的食品和中药材,她都小声重复几次,帮自己加深印象。
随后,大家来到楼上的食堂,净手后一起包“养生饺子”。
“为了节省时间,国医堂的志愿者们昨天和今早帮咱们制作了一些中药汁,社区工作人员刚才也帮忙和了点面,大家先来看看。”
“这个绿色的中药汁里有什么呀?是怎么做的?”
“主要是刚才老师讲的茵陈、侧柏叶和青皮3味药材,我们先浸泡,然后用水煮30分钟,晾凉了再煮一次,把两次的药汁兑到一起,就是这种清亮的绿色。”
“会包饺子的先上啊……”大家分工合作,有人捏剂子、有人擀饺子皮儿,有人拌馅儿。
不一会儿,红、白、黄、绿、黑五色饺子皮出炉了。有人细心作了对比,发现绿色的饺子皮因为含有粗纤维,略微显硬。
漂亮又美味
正源国医堂志愿者介绍,依照王健教授的指导,“养生饺子”不仅皮里有中药,馅儿也是羊肉胡萝卜与羊肉茴香两种搭配,还放了些枸杞碎和胡椒粉。
“这闻上去也没啥特别的味道啊!”好奇的居民凑上鼻子,记者也闻了闻,可能是放得不多,与平日的饺子馅感觉无异,就是看着有点红色点缀比较喜庆。
据介绍,β胡萝卜素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体吸收,把胡萝卜与羊肉一起烹调,动物油脂会提高人体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率,对眼睛也有好处。
“胡椒也是一味中药,有温中散寒、消痰化痰的作用,对腹痛腹泻和脾胃寒凉引起的食欲不振和胃脘疼痛现象,有一定调节作用,与羊肉同用,还能去腥、香嫩。而枸杞能滋阴补肾,可缓解羊肉和胡椒的燥热。茴香味甘、性温,具有祛寒止痛的功效,对寒湿气滞引起的子宫虚寒痛经,腰背冷痛、腹痛腹胀、大便稀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大家一边包,一边了解如此搭配的缘由。
“妈妈你看,我包的这个饺子好看不?一会儿我要都吃掉。”7岁的嘟嘟跟着妈妈一起来,按照自己的喜好包了几个福袋饺子,得到大家的称赞,小姑娘开心极了。
上午11时许,“养生饺子”陆续出锅,大家发现熟饺子皮的颜色比之前淡了一些。
“看这个红皮儿饺子,虽然褪成了浅褐色,但颜色还是很饱满啊!”五色饺子象征着五彩健康的生活,尝一口鲜嫩多汁,也让大家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梧桐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慧芳介绍,去年社区推出“爱心菜单”上墙公示,喊居民来“点菜”后反响不错。国医堂是“爱心菜单”中的一家爱心企业。今年,社区将继续走深走实为民服务“菜单”,把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向专业化转型,同时也喊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助推居民的生活“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