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阳 摄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希望自己能抓住碎片化时间学习、阅读。而报纸和纸质版的书一直是我出行时随身必带之物。
前几日乘坐太原地铁时,我看到太原日报社在地铁站设立了免费报纸取阅点,老远看见架子上还留着几份报纸,我加快脚步,赶紧拿了一份《太原日报》和一份《太原晚报》。
手持这两份报纸,不由发出开心的笑声。今天,我的地铁时光注定是充盈的、幸福的。
等地铁时,我靠着墙先把两份报纸翻了一遍,照样是先看看标题,找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抬头间,看到身边几位等车的乘客正埋头刷手机短视频,我却拿着报纸默默感受着墨香。也许有人会觉得我与整体画面格格不入,但我却自得其乐。甚至脑海中浮现出好多年前大家坐在迎泽公园的长凳上悠闲读报的情景。
上了地铁,车厢里只有我在翻看报纸,旁边一位大妈推推我问道:“小伙子,你在哪里买的报纸?”我回答:“地铁站有免费取阅点呢。”大妈说:“这年头看报纸的人少了。”我笑着说:“报纸上的文字严谨,读着更舒服。”
我先翻到了《太原晚报》的副刊,也是这份报纸的名牌栏目“天龙随笔”,头条就是蒋殊老师的《秋风轻扬山右巷》,一字一句,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我对有内涵的文字总喜欢慢慢地阅读,那种娓娓道来的描述,似乎可以沁入心扉、似乎可以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这篇文章,蒋殊老师讲了自己对山右巷这位“老邻居”的思念,也说清了大家为何喜欢把“山右巷”叫“山佑巷”。
清晰的文字总是让人很舒服,哪里停顿,哪里是逗号、顿号、句号,都一目了然,彰显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手机里一些碎片化信息,则常常出现错字、别字,甚至还会有语句不通的情况,读着不畅快,还着急。
蒋殊老师在文章末尾这样描述:“秋日的太原,是与春夏不一样的韵味,美得有层次,有内涵。就如那一树一树泛黄的叶子,尽管渐次凋零,却写满沧桑的诗意。”跟随着这些文字,我脑海中又闪现出了森林公园深秋时节的银杏林、雁丘园的好问堂、崛山围山上漫山遍野的红叶……
是呀,太原很美,生活在这里20多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太原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也让每一个来这里的朋友发出惊叹。今年8月,太原市又派出55名优秀干部分赴合肥改革发展一线学习先进经验,当天的《太原日报》“学好合肥经验探寻太原答案”栏目下的通讯,报道了太原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旭东在合肥学习的感受,他在工作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番话:太原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需要挖掘紧邻雄安新区和京津冀的区位优势,依托石太高铁、雄忻高铁、108国道,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正如该栏目开栏语中所说:当今的太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转型升级的动能持续积蓄,干事创业的氛围日趋浓厚。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最近,每次乘坐地铁我都会在免费取阅点拿两份报纸来读。《太原日报》的“后花园”副刊版面缤纷绚烂:周二的“双塔”版追踪文学热点,是享誉全国的知名版面;周三“作品”,篇篇文章皆耐人品读;周四“晋韵”带着读者穿越时空,走进历史深处;周五“文博”读起来总是让人不忍放下……
地铁站设立报纸免费取阅点,为乘坐地铁的乘客提供了增值服务,看似是件小事,却为太原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文化氛围。让我们利用好每一段时光,无论整块还是碎片,回归纸质阅读,让墨香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