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进步 传承文化

感悟进步 传承文化

发布日期:2024-04-01 来源: 浏览量:1439

馆藏的各种老物件。

峰岭底村党支部书记王旭珍介绍馆藏。

扫码观看视频

  临河傍岸,北岭依峰;引领春色,捧出一村,名峰岭底。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距离太原市区131公里,坐落于峰岭山下,山峰绿树成荫,岭上梯田错落有致,汾水从村北流过,这里有太原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驾车沿着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驶入村委会大院,一座小巧精致的平房建筑映入眼帘,其木质匾额和门联、手工剪纸装饰的窗户都在诉说着悠悠过往。“这便是娄烦县第一个乡村记忆工程——峰岭底村乡愁记忆馆。”村党支部书记王旭珍自豪地介绍道。

  峰岭底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北魏孝文帝曾路居于此,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山西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君宇的故里。王旭珍说:“峰岭”本为“烽岭”,只因北宋时期在峰岭山顶建有为扺御外族入侵预警的烽火台,至今仍挺拔巍峨,似阅尽岁月沧桑。

  对于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传统村落,如何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21年,帮扶单位太原市文旅局出资帮助建设了峰岭底村乡愁记忆馆。记忆馆占地面积140平方米,收集了一批老物件,将峰岭底村传统的建筑风格融于山水之间,用场景、物件、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讲述峰岭底村人勤劳智慧、耕读传家、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的乡村故事和爱国情怀。

  步入馆内,展墙上“穿越千载话沿革”七个大字分外醒目,透露出浓郁的历史厚重感。这里记录了峰岭底从五帝时代一直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的岁月变迁。“这里的人们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开放进取。”记忆馆讲解员郝美清娓娓道来。远在明清时期,就出过秀才、贡生、举人、进士等百十余人。近代有高君宇、段炽华、高宣德等人士名扬三晋。还有段李白、高巨生等十余位烈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30多名县以上劳动模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你来看,这个前带把手、后带木框的农具就是农耕时代的播种机——耧。”王旭珍说。使用时前方有人牵引,后面有人把扶,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在“五谷丰登忆农田”展区,一件件捐自本村村民的农具还散发着泥土的气息,静静地立在两侧展墙前,有木锨、耙子、锄头、铁锹、犁、磨盘、量斗等,仿佛可以看到前人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也深深地感受到先辈们的勤劳智慧。

  峰岭底的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高岭土出名,这也造就了远近闻名的“瓷乡”之称。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传承至今已200余年的黑瓷烧造技艺。记忆馆“沧桑岁月赏特产”板块,详细罗列介绍了瓷窑产品和生产流程。“方圆百里之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件黑瓷制品。小时候我家里用的水缸、面缸、油罐子、盐钵子等都是本村造的陶瓷产品。”王旭珍回忆道。

  民风民俗最能展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积淀。在“婚嫁节庆览民俗”板块,记忆馆以老照片、老物件穿插,图文并茂地演绎了峰岭底村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从四月初八送子娘娘节,到五月十三关老爷节,再到腊月二十八的农贸集会等,都会引来周边群众游览、观看、购物。节日期间,整个村庄街头巷尾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郝美清介绍说。

  不知不觉间,已行至记忆馆最后一个板块“衣食住行看发展”。峰岭底村的巧妇们捧上了精心绣制的绣花鞋垫、虎头鞋和变化万千的剪纸作品,一旁展墙上是峰岭底人独有的腊月初一过“咬炒炒节”的介绍,展厅一角的土炕上摆满了老式的座钟、收音机、电话、梳妆镜、暖水瓶等,这一切无不让人抚今追昔,感慨岁月带来的沧桑巨变……

  “乡愁记忆馆其实展示的是峰岭底村一部浓缩的发展史”。王旭珍说。开馆一年多来已接待游客一万多人次。老人们进来找到的是满满的回忆,孩子们则了解了过去。真正让参观者在乡愁中感悟时代进步,在记忆中传承乡土文化。“这里已成为峰岭底村的文化名片,更凝聚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如今,峰岭底村人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的步伐愈加坚定。“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君宇精神赋能,以饱满的热情干事创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担当实干,把峰岭底建成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更幸福的新农村。”王旭珍信心满满地说。

  相关链接

  参观指南

  交通:驾车从太原市区向西出发,沿太克线、104省道、呼北线行驶大约2小时到达峰岭底村委会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早9时至下午5时

  门票:免费参观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