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村现在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基础设施也完善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住在村里跟住在城市里没有什么区别。”党员张建平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宇文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力量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发展到今天,村里获得了不少荣誉: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此外,宇文“武社火”被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保玉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乡村文化旅游能人”称号。
激活产业“红引擎”
擘画乡村“丰景图”
张喜寿是尖草坪区柏板乡宇文村村民,家里种了30多亩红薯,他一边除草一边自信满满的说:“红薯可是村里的头号‘宝贝’,我家一年10多万元的收入,靠的就是它。”
近年来,宇文村党支部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成立山西宇文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形式,推动特色农产品——宇文富硒红薯种植600亩。随着宇文村特色产业规模化进一步成型,今年,“宇文富硒红薯采摘”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四千人次,新增经济效益30余万元,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宇文山庄、宇文河生态庄园等各类农旅企业租地上缴6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代代相传“金手艺”
绽放朵朵“致富花”
淡淡的酒香扑鼻而来,推开一户院门,家中主人张金山抱着一坛自酿的美酒迎了上来,“这就是宇文烧酒的味道,咱村的酿酒工艺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你看,这里有29个地缸,去年产了3吨烧酒。”话音刚落,张金山顺手摘了几个西红柿递了过来:“坐在小院里,喝着烧酒,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日子美得很嘞,这全得感谢党感谢政府!”“宇文村有做豆腐的传统,老人们传下来的手艺,再加上村里的支持,做出来的豆腐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豆腐制作高手张月明靠着做豆腐,给儿子买了新房、买了汽车,家里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宇文村依托地方资源、生态、文化等优势,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宇文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农户申报,争取市区部门支持,宇文烧酒、宇文豆腐注册了商标,“宇文烧酒制作技艺”“宇文豆腐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把闲置院落和空余房子改造成豆腐作坊、烧酒客栈和窑洞民居,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通过非遗产业化,成功绽放出朵朵“致富花”。
民间文化“武社火”
蹚出村民“幸福路”
“提掌钩打,封闭闪展,逞其跳跃,阴阳五行,动静虚实,起钻落翻。”每逢春节、元宵节和传统庙会闹红火时,宇文武术就会作为民间艺术进行表演,从而形成该村一项极具特色的“武社火”。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近些年,由宇文村党支部、村委会牵头成立的“宇文武社火传习所”,一方面挖掘整理宇文“武社火”的历史渊源、人文、套路等资料,另一方面带徒传授宇文“武社火”。如今的宇文“武社火”队伍日益壮大,知名度、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现在,本村及邻村的徒弟们每天早晚在村里跟着师傅练习,远道的徒弟平时自己练习,周六日回传习所跟师傅学习。除此以外,还在宇文小学校开设了宇文“武社火”暨形意拳课程,由师傅们手把手的教孩子们练习。“武社火”的传承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谈到村里接下来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保玉表示,今后要推动以红薯、香瓜种植为一产,薯类加工、豆腐作坊、烧酒作坊为二产,休闲旅游为三产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宇文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旅游名村。
来源:尖草坪区委组织部 责编:汤华 李琳